导语:李景林,男,汉族,生于1982年9月,河南省台前县人。2005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同年考入辽宁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2008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bwin必赢中文系讲师、写作与职业技能教研室主任、bwin必赢青年教学骨干。
用“严谨”的态度为自己储存能量,我的教学“不将就”
李老师来我校已有7年,先后主讲过《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当代新闻写作》《申论》等课程,教学严谨,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学成绩突出,多次年度年度考核优秀,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李老师在教学之余,积极投身教研、科研工作。先后发表科研、教研论文10余篇,主持多项教研、科研项目。
说到此,就有人问:“年轻里的收获,是靠什么得来的?”就这个问题,我们在李老师身上看到的答案是“严谨”。在讲台上的李老师给学生印象最深的就是:讲台必须擦干净,黑板必须无痕迹,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还被李老师训斥:“给秘书专业学生上课和给你们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上课就是两种开始,你们教室进来总是乱糟糟的,讲台无人整理,而秘书专业上课前讲台总是整理得干干净净,这种差异你们应该注意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地承担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处处留心。上课收拾干净教室,把讲台、黑板搽干净能给老师提供一个舒心的教学环境,能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这样我们学生是直接受益者。”我是上过李老师课的学生,平时我观察到,李老师上课板书时只要写错一个字,他就会很认真地用擦板擦干净,不留痕迹,这种行为让我们深深叹服,这么讲究的男老师,不多见。让我们“恨”的是李老师要求我们平时作业里不能出现错别字,不能错误使用标点符号,错了就必须重做,更甚者考试不及格。因为这些严格要求,每到学期末交作业时,我们就会时时心惊胆战,害怕挂科。不幸的是,总有那么几个同学会挂科。他是一个严谨得透彻的老师,遇见他,学生们可是既爱又恨。
我相信:一个人的幽默是从性格里流露出来的
作为本次新闻的采访者,同时也是他的学生,我的印象中他却是一个风趣、幽默、谦谦有礼的君子。由于李老师在校一直从事的是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方面的课程教学,这不免让我们前去采访的人在心里默默地为自己捏了把冷汗,生怕自己的哪个问题问得不够专业或者问的问题太过分,后期整理稿件时也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怀着这样紧张的心情,我们走进了李老师的世界。
刚一落座,李老师就问了我们的系别、前来的目的。简单的沟通后,李老师就笑着说:“没事,你们不用这样,有什么想问的就问,不用拘谨,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坚定的话语再配上幽默语气,乍一听就像是要向组织坦白什么一样,我们也不由得大笑出声,连忙回了句:“老师,你别多想,这就是个采访,真的!”
“每个教师的教学都有自己的特点,对于我来说,我认为自己主要的就是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有一些探索和理解,也希望把这些经验和大家分享。”就是李老师说的这样一句简单的开场白,也似乎让我们的采访找到了选题方向。
据学生透露:李老师上课时的幽默劲并不亚于课下,而且是放大式的幽默。像课堂上的孔乙己、许三多、祥林嫂、富贵这些在文学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他眼中可就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学生面前了,要么人生命运悲凉、要么言行举止搞笑,老师表情平静地给我们讲着,而语言的吸引力足以让我们随着他的讲解而情绪跌宕起伏。这就是高冷型的幽默大神——表情平冷,却让你随着他的语言而狂笑或怜悯。这样的上课方式,让学生非常喜欢,跟随着李老师的讲解既学了习,又情感大波动了一番。14级中文系的张梦就在采访中说:“先说课堂吧,李老师讲课方式新型,幽默中带有严肃,对学生有耐心,讲课循循善诱,笔记也很有条理性,特别是讲公文时上课例题丰富,很细心地讲解,不厌其烦,使我们收获了很多。除此之外,老师也特别地平易近人,爱和学生开玩笑。老师的性格真的很吸引我们,也容易与他亲近。
现已大三的李小敏仍然对李老师有很深的印象。她告诉我们:“上他的课就如在一种“嘻哈”中学习文学知识。因为李老师,我喜欢上了阅读,喜欢上了写作,对于文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知道了文学学习不只是拓宽视野,而是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真正提高自身的修养。文学气息通过言谈举止由内而发;李老师是一位特别有亲和力、幽默性的老师。”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路者:他的课堂座无虚席
人常说:学贵得师。这句话对李老师就很适用。说到教学工作,李老师提到,现在学校一直强调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符合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对于中文系的同学,主要培养的就是“能说会写”的专业核心能力,秉承着这一理念,李老师在自己课堂上做了很多的努力。
首先,课堂上李老师一直坚持偏理论重实践的授课方式。中文系的写作课,大部分内容都是采取“课堂+实训”模式,这种方式一方面通过课堂讲述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基本规范,同时通过实训、现场操作让同学们将所学的理论规范消化。李老师也提到,现在就业形势很严峻,因此不能单一地只给同学们传授理论知识,而是要将理论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因此,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课程内容与就业方向也是对接的,例如在公文写作课程中,老师先后介绍了陕西省大学生村官考试、社区招考、申论等考试中会涉及公文知识,让学生提前做好知识准备。据他介绍,他今年所带的《申论》课堂上,本来是50人的班级,而听课人数远远超过50人,有很多其他专业想要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学生来旁听。
其次,李老师也很注重第一、二课堂的结合。对于写作课,第二课堂就是让同学都欲罢不能地“每周一练”。刚开始此项任务时,很多学生都认为公文写作、新闻写作枯燥、无意义。但是经过几学期的训练,很多同学改变了以前的态度,认识到了公文的重要性、实用性,并且表示要认真学习,训练自己的公文、新闻写作技能,希望在就业时有竞争力。而且在每周一练的题目设计中,李老师会将题目结合现实,让大家关注身边的事。
担任中文系写作与职业技能教研室主任的李老师也很重视一些竞赛活动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近几年,他先后配合系里举办了应用写作大赛、师范生职业技能大赛、秘书专业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几项职业技能大赛都很好地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如在师范生职业技能大赛中,竞赛内容参照了陕西省教师招考面试的组织形式,由说课、模拟授课、结构化答辩、才艺表演等环节组成,做到了学生实训、就业完美对接,增强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在他看来这些竞赛不仅是对第一、二课堂的总结,也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的展示。
爱看娱乐新闻,风趣、时尚的“知心大哥”
除了教学上的采访,我们也问了老师一些生活方面的问题。对此,李老师非常坦诚的告诉我们,虽然自己与同学们在年龄上有些差距,但是在私底下,他也“紧跟潮流”,是很多学生眼中的“知心大哥”,甚至有些女学生还亲切地称呼他“男神老师”。
就拿兴趣爱好来说,李老师也爱看娱乐新闻!他说:“对于业余爱好,我除了看书也喜欢浏览一些网页,了解一些新闻,既是为上新闻写作课寻找一些素材,也是关注你们学生关注的东西,比如娱乐新闻之类的,这样才会在教学中和你们学生有共同话题嘛。”当老师给我们说到这里时,我们也不禁打趣的问:“老师,你说你看娱乐新闻,那最近热闹的一个新闻你应该看了吧?”在提醒后李老师也反应过来说:“哦,黄晓明和杨颖的结婚吧?这个我也看了一下,不过没有细看,只是粗粗地浏览了一下网页。”关注同学们关注的,从这一点上看,李老师其实也是很时尚、很接地气的,也难怪李老师在中文系同学之中人缘好,很受学生欢迎。据李老师介绍,即便不是节假日,他平时也经常接到一些已经毕业学生的电话,有的是询问一些公文、新闻写作的问题,有的就是很随意的聊聊,说说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说起这些,李老师一脸的骄傲,他说,能成为这些学生的“知心大哥”是他最大的幸福。
当话题转到同学们身上时,李老师还给我们说了一件乐事。在他从教过程中,李老师说他觉得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有些同学上课爱玩手机。对于这个问题,他之前就在自己带的一个班里打趣说:“你们要是以后再这样,我下次就给大家准备一个袋子,同学们上课前就把手机放里面,下课后带走。你看,这样咱们就都不用担心大家会影响上课秩序了吧?”不过神奇的是,以后他的课堂上再也没有玩手机的情况了。
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青年“专家”
在此次采访中,我们得知,作为写作课程教学的老师,李老师除了在校教学,他还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积极传播优秀文化,提供社会专业服务。近年来,先后参与了陕西省人社厅、安康市地方税务局等单位组织的招考、人才选拔命题工作;为安康市武警消防支队、中国电网安康分公司、安康市高速客运站等单位做公文写作、新闻写作方面的讲座或指导,在社会上形成了很好的影响,是公文写作方面名副其实的青年“专家”。
对于做讲座、出试卷,当我们问到做这些事的原因时,李老师也告诉我们说:“其实我这样做,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响应学校号召,真正做到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二是通过身体力行提供专业服务,在社会上展示我校教师的良好形象;第三,社会服务反馈教学。在校外讲学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经历,只有真正地去过这些地方,才知道用人单位在工作中需要哪种人才,才知道我们现在的大学课堂应该讲些什么,学生应该学些什么,这有一个反馈课堂的作用。”
人常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在采访中,听到李老师的这些经历后,我们也不禁感叹:有一个这么专业又负责任的老师,身为中文系的学子是幸运的!
“敏而好学、经世致用”是他对学子的谆谆教导
作为一位老师,心系的还是在校学生的学业问题。对此,李老师很认真地说:“大学的学习,大家一定要有求知欲,一个班级特别要重视学风的问题,不要听信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什么‘读书无用论’,我们身处社会,必须要有一技之长。”“在大学,大家一定要给自己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不要让自己一直处于迷惘中,只有你有了目标,才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他引用肯尼迪总统的话说:“We do it, not because it is easy, because it is full of challenges.”
伴着越来越轻松的采访氛围,我们的采访也接近尾声,当问到老师想给在校大学生说的话时,李老师说:“对于所有的同学,我就想说两点,一是敏而好学,每个同学都要培养自己终生学习的理念,培养自己的求知欲。二是经世致用,对于学习,要结合实际,从实际出发,对社会有用有益。”
记者手记:青山之路,静看年轻学者来
在中国教育界这条大道上,有数千万年轻学者在前人的引领下朝更高处走来。他们血气方刚,年轻有为,更有一颗对教育的热爱,他们愿意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在教育的世界中播撒知识,为求知者带来新的能量,用属于这一代人的思想去感染更多的人。千千万万人,千千万万遍,只希望教育之路上的花开得更艳,散发出更浓的气息。
在我们bwin必赢,也有一群青年学者在迈着大步,向教师之路的更远处迈进。一路走,一路向生命更深处延伸。不久的将来,他们一定会在三尺讲台上成为中流砥柱,用自己最鲜活的气息将教师正能量传递。李景林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
(撰稿:大学生记者团:刘丽娜、王杭 审校:杨运庚)